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李恪武则天完结版
  • 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李恪武则天完结版
  • 分类:其他类型
  • 作者:开滴滴的卢师傅
  • 更新:2025-05-02 22:51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2章
继续看书

第二日,杨妃从长孙皇后这里得到确切的消息。

她很开心,对长孙皇后十分感激,杨妃知道李世民的许多决定都会询问长孙皇后。

李恪下朝后,单独被李世民留了下来,他想应该是自己的婚事被定了下来。

李世民负手走在前面,龙袍上的金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李恪亦步亦趋地跟着,心中却翻江倒海。

穿过两仪殿,一片开阔的花园映入眼帘,奇花异草争奇斗艳,假山流水错落有致。李世民在一个石桌旁坐下,示意李恪也坐下。

“恪儿。”李世民语气温和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你和武家二小姐的婚事,朕应允了。”

李恪心中一喜,跪下谢恩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谢父皇成全。”

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。”李世民目光深邃,仿佛能看透李恪的内心。

“为父给你一个机会,去了益州,多为百姓做事。”

李恪心中一凛,他知道,重点来了。

“将来能走到哪一步,就看你的造化了。”李世民语气意味深长。

李恪明白,这是在敲打他,让他不要仗着身份胡作非为。

“谢父皇教诲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期望。”李恪恭敬地回答。

李世民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随即又叹了口气:“长孙家,还有其他的五姓七望,以及陇西士族,和朕一同打下了李唐的江山。”

“朕不可能当一个诛杀忠臣的昏君,很多事情,朕不方便去做啊……”

这些世家大族,盘根错节,势力庞大。

哪怕身为千古一帝,也处处受制于人。

唐初经历了战火,一切百废待兴,李世民制定的政策是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
同时又需要各大世家的支持,这样朝堂才能稳定,让他有余力对付周边诸国。

东突厥、高句丽、吐谷浑、西突厥、薛延陀等都是难以对付的强国,可以说唐初时,诸强环绕,四面受敌。

李世民同意自己去益州,也是希望他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,一条摆脱世家控制的路!

李世民从袖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,递给李恪:“这块令牌你拿着,益州的将领见到这个,会听你的调遣。”

李恪双手接过令牌,入手沉甸甸的,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块令牌,更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。

唐朝的大都督总领军政事务,一般由亲王担任。

“切记,没有紧急军情,不可随意调动军队,否则闹出什么事,就不好看了。”李世民语气严厉,这是在告诫他,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。
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!”李恪跪下,郑重地将令牌贴在额头上。

他知道,自己是大唐的王爷,更肩负着改变大唐命运的使命!

“儿臣不管在哪里,都会爱护大唐的百姓,为大唐出一份力!”李恪的声音铿锵有力,在花园中回荡。

李世民欣慰地看着李恪,眼中充满了期待。

自己这个儿子,不知道能不能给他带来惊喜?

李恪则是想着,果然君心难测,父皇立了李承乾为太子,放了自己去益州,可也宠爱着李泰。

真正的历史上,立了李治为太子,李世真正打的主意是立贤。

对他来说,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当皇帝,哪一个有什么区别呢。

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利益集团,大部分人则是要立长孙皇后的儿子的为继承人。

李恪想要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,这条路很难走。

李恪想起对裴行俭的承诺,跪下道:“父皇,儿臣想要一个人做司马,跟着儿臣去益州?”

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:“哦,是朝中哪位大臣?”

李恪如实回答:“代国公的徒孙,河东裴氏的裴行俭。”

身为皇帝,李世民聪明绝顶,他一下就想到了李恪的用意。

代国公李靖,用兵如神,跟着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贞观四年,李靖和徒弟苏定方北征东突厥,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,余众都俯伏投降。

裴行俭得到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,可以说裴行俭在军事上是李靖的徒孙。

这小子,眼光倒是不错。

李世民笑呵呵的看向李恪,眼神锐利:“裴行俭师从苏定方,是个不错的小伙子。你是怎么说服他,跟你一起去益州的?”

李恪早就想好了说辞:“父皇,那日校场比武过后,儿臣约了裴行俭去府上做客,我们又进行了一番切磋,有些相见恨晚的之意。”

“父皇,您也知道裴行俭的师公是代国公,他十分仰慕代国公的功绩。儿臣想着自己要去益州,身边也需要人辅佐,觉得他就很合适。”

“当然,这只是儿臣的一个想法,最终还要请父皇定夺。”

李世民手指轻敲石桌,过了一会,他才淡淡的开口:“如你所愿,朕会下两道旨意。其一是八月十二,宜嫁娶,蜀王李恪迎娶武氏二小姐武媚娘为正妃。”

“其二,河东裴氏子弟裴行俭,担任益州司马,随蜀王一起上任。”

李恪再次谢恩:“多谢父皇成全。”

李世民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,能抽出空来专门和自己聊一个上午,又同意自己的请求,李恪心里还是充满感激的。

远处,王德和两名侍卫静静地站着,他们目睹了这一切,也明白看到的情景,只能烂在心里,跟任何人都不能说,否则便是他们的死期。

离开大明宫,李恪骑马回府。

一路上,他思绪万千。

娶武媚娘的原因,除了告诉杨妃的那两条以外,还有三条更重要的理由。

第一,武媚娘是盛世系统承认的得力干将,定下了两人的婚约,系统奖励了他1000积分。

第二、武媚娘继承了杨氏的好身体,不仅生下了健康的孩子,更是以60多岁的高龄自称为帝,改国号为周,去世时82岁。在平均寿命40岁的古代,她的身体支持她成功的根本原因。

第三,武媚娘聪明,有头脑,不仅是他的妻子,更是合作伙伴。贞观十二年会有叛乱,接着又是对西突厥,高昌,高丽,龟兹等国的战争。李恪先要在益州建立自己的地盘,然后请命出征。有武媚娘这样的王妃,他便能放心出征,不用担心李承乾和李泰在背后搞鬼。

《开局就继承皇位,和武则天造娃小说李恪武则天完结版》精彩片段


第二日,杨妃从长孙皇后这里得到确切的消息。

她很开心,对长孙皇后十分感激,杨妃知道李世民的许多决定都会询问长孙皇后。

李恪下朝后,单独被李世民留了下来,他想应该是自己的婚事被定了下来。

李世民负手走在前面,龙袍上的金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李恪亦步亦趋地跟着,心中却翻江倒海。

穿过两仪殿,一片开阔的花园映入眼帘,奇花异草争奇斗艳,假山流水错落有致。李世民在一个石桌旁坐下,示意李恪也坐下。

“恪儿。”李世民语气温和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你和武家二小姐的婚事,朕应允了。”

李恪心中一喜,跪下谢恩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谢父皇成全。”

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。”李世民目光深邃,仿佛能看透李恪的内心。

“为父给你一个机会,去了益州,多为百姓做事。”

李恪心中一凛,他知道,重点来了。

“将来能走到哪一步,就看你的造化了。”李世民语气意味深长。

李恪明白,这是在敲打他,让他不要仗着身份胡作非为。

“谢父皇教诲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期望。”李恪恭敬地回答。

李世民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随即又叹了口气:“长孙家,还有其他的五姓七望,以及陇西士族,和朕一同打下了李唐的江山。”

“朕不可能当一个诛杀忠臣的昏君,很多事情,朕不方便去做啊……”

这些世家大族,盘根错节,势力庞大。

哪怕身为千古一帝,也处处受制于人。

唐初经历了战火,一切百废待兴,李世民制定的政策是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
同时又需要各大世家的支持,这样朝堂才能稳定,让他有余力对付周边诸国。

东突厥、高句丽、吐谷浑、西突厥、薛延陀等都是难以对付的强国,可以说唐初时,诸强环绕,四面受敌。

李世民同意自己去益州,也是希望他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,一条摆脱世家控制的路!

李世民从袖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,递给李恪:“这块令牌你拿着,益州的将领见到这个,会听你的调遣。”

李恪双手接过令牌,入手沉甸甸的,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块令牌,更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。

唐朝的大都督总领军政事务,一般由亲王担任。

“切记,没有紧急军情,不可随意调动军队,否则闹出什么事,就不好看了。”李世民语气严厉,这是在告诫他,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。
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!”李恪跪下,郑重地将令牌贴在额头上。

他知道,自己是大唐的王爷,更肩负着改变大唐命运的使命!

“儿臣不管在哪里,都会爱护大唐的百姓,为大唐出一份力!”李恪的声音铿锵有力,在花园中回荡。

李世民欣慰地看着李恪,眼中充满了期待。

自己这个儿子,不知道能不能给他带来惊喜?

李恪则是想着,果然君心难测,父皇立了李承乾为太子,放了自己去益州,可也宠爱着李泰。

真正的历史上,立了李治为太子,李世真正打的主意是立贤。

对他来说,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当皇帝,哪一个有什么区别呢。

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利益集团,大部分人则是要立长孙皇后的儿子的为继承人。

李恪想要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,这条路很难走。

李恪想起对裴行俭的承诺,跪下道:“父皇,儿臣想要一个人做司马,跟着儿臣去益州?”

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:“哦,是朝中哪位大臣?”

李恪如实回答:“代国公的徒孙,河东裴氏的裴行俭。”

身为皇帝,李世民聪明绝顶,他一下就想到了李恪的用意。

代国公李靖,用兵如神,跟着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贞观四年,李靖和徒弟苏定方北征东突厥,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,余众都俯伏投降。

裴行俭得到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,可以说裴行俭在军事上是李靖的徒孙。

这小子,眼光倒是不错。

李世民笑呵呵的看向李恪,眼神锐利:“裴行俭师从苏定方,是个不错的小伙子。你是怎么说服他,跟你一起去益州的?”

李恪早就想好了说辞:“父皇,那日校场比武过后,儿臣约了裴行俭去府上做客,我们又进行了一番切磋,有些相见恨晚的之意。”

“父皇,您也知道裴行俭的师公是代国公,他十分仰慕代国公的功绩。儿臣想着自己要去益州,身边也需要人辅佐,觉得他就很合适。”

“当然,这只是儿臣的一个想法,最终还要请父皇定夺。”

李世民手指轻敲石桌,过了一会,他才淡淡的开口:“如你所愿,朕会下两道旨意。其一是八月十二,宜嫁娶,蜀王李恪迎娶武氏二小姐武媚娘为正妃。”

“其二,河东裴氏子弟裴行俭,担任益州司马,随蜀王一起上任。”

李恪再次谢恩:“多谢父皇成全。”

李世民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,能抽出空来专门和自己聊一个上午,又同意自己的请求,李恪心里还是充满感激的。

远处,王德和两名侍卫静静地站着,他们目睹了这一切,也明白看到的情景,只能烂在心里,跟任何人都不能说,否则便是他们的死期。

离开大明宫,李恪骑马回府。

一路上,他思绪万千。

娶武媚娘的原因,除了告诉杨妃的那两条以外,还有三条更重要的理由。

第一,武媚娘是盛世系统承认的得力干将,定下了两人的婚约,系统奖励了他1000积分。

第二、武媚娘继承了杨氏的好身体,不仅生下了健康的孩子,更是以60多岁的高龄自称为帝,改国号为周,去世时82岁。在平均寿命40岁的古代,她的身体支持她成功的根本原因。

第三,武媚娘聪明,有头脑,不仅是他的妻子,更是合作伙伴。贞观十二年会有叛乱,接着又是对西突厥,高昌,高丽,龟兹等国的战争。李恪先要在益州建立自己的地盘,然后请命出征。有武媚娘这样的王妃,他便能放心出征,不用担心李承乾和李泰在背后搞鬼。

“王爷英明!”众人闻言,皆是一脸敬佩地看着李恪,心中对这位年轻王爷的敬畏之情更添了几分。

留下孙扬和许磊跟着齐老观摩酿酒的过程,李恪便打算回府。

让小方子用小酒坛装了坛五粮液,他打算晚上去找裴行俭。

晚上,李恪一身黑色夜行衣打扮,又叫上了高侃,让他带上一坛酒。

高侃不解的问:“王爷,咱们可以白天去裴府啊,为什么非得晚上偷偷摸摸的出去?”

李恪解释道:“虽然父皇已经答应让裴兄跟本王去益州上任,可这时在长安,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。”

“再过几天本王大婚,很快就要起程去益州。有些事本王要亲自去和裴兄聊一聊,当然只能挑选夜黑风高的晚上了。”

高侃点点头:“王爷说的是,不过就我们两个人吗,要不要我再带上几个高手?”

李恪挥挥手:“不用了,人少才不打眼。”

说完率先推开门,跃上了屋顶,高侃只好认命的跟上。

很快,二人一路疾行,来到裴府后门。

裴行俭正在院子里练剑,高侃以鸟鸣为暗号通知他。

裴行俭听到声音,让院子里的两个小厮出去,并且吩咐他们,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扰。

看到院子的门被关上,没有其他人在,李恪和高侃跃下墙头。

裴行俭拱手行礼:“参见王爷,咱们进屋聊。”

说完领着两人进了书房,关上房门,高侃将酒递给裴行俭。

裴行俭接过酒坛,好奇的问:“王爷,这是何物?”

李恪在主位上坐好,示意他打开。

酒坛揭开后,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。

李恪说:“这是本王找人用五种粮食酿出来的新酒,酒的名字就叫五粮液,你尝一尝?”

裴行俭端起酒杯,轻轻一嗅,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,令人陶醉。

他浅尝一口,只觉酒液醇厚香甜,回味悠长,与市面上的浊酒截然不同,顿时眼前一亮。

裴行俭放下酒杯,赞叹道:“好酒!王爷酿造的此酒,堪称绝世佳酿!”

“敢问王爷,这酒叫什么名字?”

李恪淡淡道:“此酒名为五粮液,以五种粮食酿造而成,故得此名。”

裴行俭又喝了一口,细细品味着五粮液的独特风味,心中对李恪的敬佩之情更添了几分。

“王爷大才,竟能酿造出如此美酒!”裴行俭放下酒杯,忍不住问道,“不知王爷可是打算开一间酒铺,让这美酒流传于世?”

李恪哈哈大笑,道:“知我者,裴兄也!不瞒你说,本王确实有此打算,而且就在三日后,我的酒馆就要开业了!”

裴行俭眼前一亮,举起酒杯:“裴某恭喜王爷酒馆开业大吉,到时一定前往,为王爷祝贺!”

李恪举杯与裴行俭碰了一下,一饮而尽。

李恪继续说道:“裴兄,这酒馆之事,本王并未对外宣扬,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。”

裴行俭何等聪明,立刻明白了李恪的意思,点头道:“王爷放心,裴某明白,此事定然守口如瓶。”

“嗯,那就好。”李恪点点头,“实不相瞒,这间酒馆,本王已经交由他人打理,不会让人知道我是幕后老板。”

裴行俭深以为然,大唐以农为本,商人地位低下,若是让人知道堂堂皇子竟然开起了酒馆,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
“王爷深谋远虑,裴某佩服。”裴行俭拱手道。

“裴兄过誉了。”李恪摆摆手:“其实,本王这样做,也是无奈之举。”

“哦?王爷何出此言?”裴行俭好奇地问道。

第二天,李恪想起李世民的话,在书房写了一些菜谱,又带上一个厨师,径直去了皇宫。

当然,他的身边还是少不了小方子和四名侍卫。

顺利进宫,来到杨妃住的地方。

门口的宫女看到李恪,连忙笑着给他请安。

“拜见王爷,娘娘在厨房,奴婢马上就去通传。”

杨妃喜欢美食,经常亲自下厨。

李恪点点头,对宫女说:“麻烦张嬷嬷了,本王在这里等着母妃。”

很快有小宫女上了茶,李恪一边喝茶,一边等着自己的母妃。

看着茶汤,他灵机一动,唐朝喝茶还是用的煎茶法。

煎茶法是用饼茶,经炙烤、碾罗成末,用茶壶来煮,并加以搅拌、直到沸腾。

煎茶法的程序有备器、选水、取火、侯汤、炙茶、碾茶、罗茶、煎茶(投茶、搅拌)、酌茶。

想到这里,李恪决定去商城用积分兑换茶叶,他要把现代的泡茶方法弄过来。

对了,还有酿酒技术也要买下来,茶和酒都是赚钱的好门路。

他正在头脑风暴的时候,门外传来了说话的声音。

杨妃进来了,后面的宫女手上还端着两个托盘。

李恪站起身,迎了上去:“儿臣给母妃请安,母妃又做什么好吃的给儿臣?”

杨妃笑的温柔“你今天有口福了,我做了蝴蝶酥,还有小麻花。”

宫女将东西放在桌上,张嬷嬷端来水盆给他洗手。

李恪将手洗了,擦干后,便夹起盘子里的胡蝶酥。

他先夹给杨妃,对杨妃说:“母妃,您辛苦了。”

说完这才自己吃了起来。

杨妃挥退所有宫女和太监,神色认真的看着李恪。

“恪儿,母妃问你,你是不是也想着那个位置?”

李恪放下筷子,抬头和杨妃的目光相遇。

“母妃,做为皇子,有谁能对皇位不动心呢?”他反问道。

杨妃叹了一口气:“恪儿,你有此心思,我无话可说。”

“可是,咱们的身份和别人不同。”

“我是前朝公主,就凭这一点,那些大臣都不会允许你当太子的。”

李恪赞同的点点头:“母妃,你说的不错。”

“但在儿臣看来,这个身份甚至是我的助力。”

“只要我做出的成绩足够耀眼,能力足够,这一切都不是问题。”

“朝堂上阀门大族势力强大,连父皇都要忍辱负重,和他们周旋。”

“可是天下还是普通百姓居多,如果我能让所有百姓吃饱穿暖,让平民有书读,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,您说我能不能跟五姓七望叫板,坐上龙椅呢?”

杨妃上下打量李恪,发现他浑身充满斗志,意气风发。

她无奈的说:“恪儿,你现在主意很大,是不是母妃怎么说,你都不会改变心意?”

李恪继续给杨妃洗脑:“母妃,您身为公主,肯定知道做为皇子,我身不由己。”

“如果太子哥哥的脚没有问题,他的地位稳固,我不会有争权的想法。”

“去年5月,太子骑马被摔下,他的脚就时好时坏,如今更是有些跛了。”

“父皇重用李泰,而且对他恩宠不断。李泰拉拢人心,建立自己的势力,摆明了要争太子之位。”

“如果将来登上大宝的人是李泰,还有我们母子的活路吗?”

杨妃打了个冷颤,李泰和李承乾性格完全相反。

李承乾像长孙皇后,温文尔雅,对弟弟妹妹们都好。

可李泰完全是个小霸王,仗着李世民的宠爱,不知道有多少宫女太监被他打杀。

看到杨妃的神色开始松动,李恪将自己在益州想做的事说了出来。

“母妃,儿臣去到益州,总领军政事务,能得到很多自主权。”

“儿臣最近又收服了两名大将,其中一人是裴行俭,另外一人叫高侃,身手也十分了得。”

裴行俭出身世家大族,杨妃自然认识。

可高侃她从未曾听过。

杨妃好奇的问:“恪儿,高侃是哪个家族的?”

“高侃出身渤海高氏,其父名叫高佑,在前朝曾官至左散骑常侍。”

“儿臣见识过他的武艺,身手不凡,忠肝义胆。”

“有他二人相助,儿臣在益州定能如虎添翼。”

“母妃,这只是儿臣的想法,若是将来并不是李泰登位,儿臣便不去争。”

“经营好益州,也是我们母子三人的退路,您不为自己想,也得为六弟着想。”

杨妃生了李恪和李愔两子,李愔比他小了3岁。

听到李恪提到另外一个儿子,杨妃神色更加凝重。

是啊,她幸得上天垂怜,入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妃。

为李世民生下两个孩子,她不怕死,可她的孩子是无辜的。

杨妃沉默了一会,再次看向李恪时,神情坚定。

“恪儿,母妃同意了。”

“你有什么需要,只要母妃能办到,一定尽力帮你。”

杨妃生的十分漂亮,身为后宫的宠妃,自然也有自己的眼线。

做为前朝公主,能成为四妃之一,除了美貌,杨妃也有手段。

在李世民的后宫,长孙皇后仁厚大度,对所有后妃一视同仁。

杨妃在宫里明哲保身,没有使用任何手段对付别人,但这不代表她就是个傻白甜。

李恪嘻嘻一笑,将袖子里的菜谱递给杨妃。

“母妃,儿臣想登上皇位,当然得自己去争取,哪能让您涉险。”

“这是儿臣整理出来的一些菜式,都是您以前没有尝过的。”

“儿臣也将会做这些菜的厨子带了进宫,您就好好享受生活吧。”

杨妃接过菜谱,看了几眼,果然全是她没有吃过的菜。

“恪儿,你什么时候喜欢研究做菜了?”杨妃不禁有些好奇。

李恪开玩笑的说:“母妃,儿臣从小就是个吃货,再说您的厨艺了得,我开府后,总觉得府里的厨子做菜少了些味道。”

“于是儿臣闲来无事,到长安的各个酒楼去吃饭,再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,弄出了这些个菜谱。”

“如果父皇喜欢这些菜,以后多在您宫里留宿,那就更好了,毕竟是母凭子贵,对吧。”

杨妃一听乐了:“你这孩子,居然调侃起我来了。”

“母妃我已经不年轻了,对恩宠这种事,早就看淡。如今只希望你们兄弟二人,平平安安的。”

李恪连忙哄她:“母妃,您才30多岁,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呢。”

“如果和您走在街上,不认识的人,只会以为咱们是姐弟,哪能想到是母子呢。”

杨妃被儿子逗得哈哈大笑。

李恪其实也没有夸张,杨妃天生丽质,虽然生了两个儿子,可依然保养的很好。

李世民隔三岔五会来她宫里过夜,因此连带着对李恪也十分喜爱。

在李恪看来,只要杨妃搞定李世民,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,毕竟母凭子贵。

陪杨妃用完午膳,李恪起身告退,哪怕是自己生母,也不好在后宫多做逗留。

“母妃,那孩儿就先告退了。”

“去忙你的事吧。”杨妃掩嘴轻笑,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。

李恪心中一暖,母妃的支持,是他最大的动力。

李恪叹了口气,说道:“裴兄你也知道,大唐重农抑商,商人地位卑贱,本王身为皇子,若是经商之事传扬出去,恐怕会遭人非议,甚至会惹来朝臣弹劾。”

裴行俭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
“不过……”李恪话锋—转,目光灼灼地看着裴行俭。

“本王却认为,商业并非—无是处,商人也并非都是唯利是图之辈。”

“哦?王爷此话怎讲?”裴行俭来了兴趣。

“你想想,商人们将各地的货物运送到长安,不仅方便了百姓的生活,也增加了国库的税收,这不是—件好事吗?”李恪反问道。

裴行俭沉思片刻,点头道:“王爷所言极是,裴某受教了。”

“哈哈,裴兄不必如此客气。”李恪笑道:“其实,本王—直认为,士农工商,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,不应该人为地划分等级。”

“王爷高见!”裴行俭由衷地赞叹道,他没想到李恪竟然有如此开明的思想,这在等级森严的大唐,实属难得。

“裴兄过奖了。”李恪摆摆手,“其实,本王还有很多想法,只是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。”

裴行俭心中—动,试探着问道:“王爷可是在为将来打算?”

李恪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裴兄觉得,如今的大唐,如何?”

裴行俭沉吟片刻,说道:“大唐如今虽然国力强盛,但内部也存在—些问题,比如世家门阀势力庞大,土地兼并严重,百姓生活困苦……”

“是啊,这些问题,本王也—直在思考。”李恪点点头,“裴兄,你可知本王为何要开酒馆吗?”

裴行俭心中—动,试探着问道:“难道王爷是为了……”

李恪打断了裴行俭的话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做为皇子,很多事情身不由己。银子可是好东西,可本王的俸禄不高,只有开铺子赚银子,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!”

高侃在—旁听得心惊肉跳,王爷竟然如此坦诚,就不怕裴行俭告密吗?

裴行俭也是心中—惊,他没想到李恪竟然如此坦诚,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。

“王爷,您……”裴行俭张了张嘴,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李恪看着裴行俭,认真地说道:“裴兄,你我—见如故,本王相信你的人品,所以才对你坦诚相待,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。”

裴行俭深吸—口气,郑重地说道:“王爷放心,裴某绝不会出卖王爷!”

李恪如此信任他,将如此隐秘的事情和盘托出,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。

“裴兄不必多虑,”李恪将裴行俭的神情尽收眼底,他给裴行俭斟满酒,语气诚恳。

“你我相识虽短,但我敬你为人,信你才干,今日之言,只因你是我的朋友。”

“王爷……”裴行俭端起酒杯,—饮而尽,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,却浇不灭心中翻涌的感动,“裴某必不负王爷所托!”

“好!”李恪大笑,豪气干云。

“裴兄,你方才说大唐内部也存在—些问题,此言甚是。世家门阀盘根错节,土地兼并日益严重,百姓生活困苦,这些都是阻碍大唐发展的毒瘤啊!”

李恪猛地站起身,走到窗边,负手而立,望着窗外,眼中却满是忧虑。

“百姓是国家的根基,只有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若百姓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!”

“王爷所言极是!”裴行俭深有同感,“然,解决这些问题,谈何容易啊!”

“是啊,”李恪转过身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“但再难,也要去做!要解决这些问题,首先要发展农业,提高粮食产量,让百姓吃饱穿暖!”

既然来到了大唐,李恪自然想见识一下这盛世景象。

根据史料记载,东市靠近太极宫、大明宫、周围住的是达官显贵,店铺毗连,商贾云集,工商业十分繁荣发达。

李恪骑着马,拿着长枪走在最前面。

他的贴身太监小方子,以及六名王府护卫跟在后面。

耳边充斥着吆喝声,看着街上的人潮,李恪感到十分新鲜。

“小心,前面惊马了,快走开。”

“哎呀,我的桌子。”

“快躲开,危险。”

远处传来说话声,夹杂着马蹄声。

李恪来了兴趣,对小方子说:“走,我们也去看看热闹。”

自古以来,华夏人都是爱凑热闹的。

李恪策马跑到前面人多的地方,看到了一群人围在一起,那里就是事发地点。

看到李恪气势不凡,拿着长枪,身边还有随卫跟从,百姓们自觉让出了一条路。

一名魁梧的青年站在路中间,一只手拉着缰绳,是他制服了发疯的马匹。

地上散落着菜叶,鸡蛋,还有两个受伤的人。

很快,两名金吾卫赶了过来。

“这匹马是谁的,居然敢当街纵马伤人。天子脚下,胆敢如此行事。”

“你,跟我回衙门一趟。”一名队正模样的人看到青年拉着缰绳,以为他就是纵马之人。

青年愣了一下,他没有料到自己见义勇为居然还被当成了坏人?

“差爷,我路过此地,看到这匹马发疯,便上来制止。”

“我可以发誓,这匹马真不是我的。”

地上受伤的两人,看到来了金吾卫,眼珠一转。

其中一人哀嚎:“还有没有天理,伤了人不承认。”

另外一人也抱着腿,指着青年说:“差爷,就是他纵马伤人。我的腿断了,快点让他赔钱。”

原来这两人是东市的混混,专门找商贩或刚来长安的人碰瓷。

青年虽然气愤,可也明白,此事他必须说清楚,否则不会这么容易脱身。

“两位差爷,我真的是看到马匹伤人,才出手制止的。”

“很多人都看到了,他们可以为我作证。”

青年这话一出口,地上的两个混混瞪了看热闹的百姓一眼。

百姓们立马退了几步,没有一个人敢吭声。

他们都是小贩,自然认识这两个混混,要是今天他们敢站出来作证,以后绝对不能在这条街做生意了。

这些混混都是有组织,有背景的,平民百姓哪敢得罪他们。

混混们平时拿东西孝敬着金吾卫的巡逻人员,互相勾结。

李恪看着眼前的场景,大概也猜测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,正准备管一下这件事。

系统同时提醒道宿主,此人是高侃。

李恪听到这个名字,猛然想到了什么。

初唐名将高侃,参与了北征突厥车鼻可汗及东征高句丽之战役,为稳定唐朝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。

真是走了大运,出门就能碰到了一名猛将。

青年看到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敢为自己作证,愣了一下,也有点着急了。

“差爷,我敢对天发誓,纵马伤人的事,真不是我做的。”

带头的金吾卫,冷哼一下:“你没有纵马,那你拦什么马。别废话,带走!”

李恪急忙出声阻止:“等等,我可以为他作证。”

“你们金吾卫就是这么办差的?要不要我找你们程将军去评评理?”

李恪一个眼神,跟在他身后的小方子拿出一块令牌,又在带头的金吾卫耳边说了一句话。

金吾卫知道了李恪的身份,急忙谄笑着弯腰行了个礼,“小人有眼不识泰山,都是误会。”

“来人,把这两个混混给我抓起来,带回去调查。”

金吾卫绑了地上的两人,连忙走了,周围的人见到没有热闹可看,也陆续散了。

李恪不会去和这些人计较,他的目标是把高侃忽悠到自己府上。

至于教育金吾卫的事,以后他可以直接去找程咬金。

青年虽然搞不清楚为李恪为何帮助自己,但是该有的礼仪却是一点也没有少。

他行了一个礼,说道“在下高侃,初到长安,多谢兄台仗义相救,感激不尽。”

李恪不以为意的摆摆手: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兄台不用客气。”

若是能将高侃收入麾下,他必定是自己将来的助力。

李恪继续对高侃说道:“兄台,我的身份,有些特殊。”

“我对兄台的身手十分佩服,不如我们去杏花楼用膳,边吃边聊?”

杏花楼是长安朱雀大街上最大的酒楼之一,是达官显贵们饮酒作乐的好去处。

高侃愣了愣之后,直接答应了:“好,我初来长安,一切都很陌生。若小兄弟愿意交我这个朋友,我自当奉陪。”

江湖中人,洒脱自在,李恪此时也十分欢喜。

借着认识高侃的机会,李恪也想见识一下长安有名的杏花楼。

叮,系统又上线了。

恭喜宿主,获得500积分。

李恪这会觉得系统提示音特别好听,他不解的问:“系统,为什么突然给了500积分?”

系统收获得力干将一名,奖励500积分。

哇,太好了。

和系统交流感情的同时,李恪和高侃来到了杏花楼门口。

店小二热情的迎了上来:“几位客官,楼上请。”

李恪边走边问:“小二,楼上还有雅间吗?”

小二一听,便知这几位是大主顾:“爷,春雨阁,可以吗?您小心台阶。”

李恪点头,二人来到春雨阁坐下。

小方子等人坐在楼下,他们可不敢跟主子一起吃饭。

小二上了几道招牌菜,李恪便开始和高侃聊天。

高侃看着他的样子,暗自猜测,以为李恪是京中某位大臣家的公子。

李恪给高侃倒了一杯酒,低低的说:“不瞒高兄,我是圣上的第三子,蜀王李恪。”

“你有没有兴趣跟着本王?”

高侃愣了愣神,他没想到帮他的人竟然是位皇子。

他刚好要找出路,就遇到了贵人?

高侃只觉得自己实在很幸运。

“承蒙王爷厚爱,高侃一定尽心尽力,保护王爷。”

男子汉大丈夫,建功立业,封侯拜相,这是他的目标。

成为蜀王李恪的人,他自然是乐意的,两人一拍即合。

蜀王府里虽然有不少护卫、婢女、仆人。

哪怕系统不催,李恪也会积极网罗人才。

在李恪看来,除了系统奖励的那十八个下属,其他人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。

管家张思德虽然忠心耿耿,可也只能帮李恪管好王府。

太监小方子心思灵活,但到底太年轻,武功也不太行。

李恪想要坐上帝位,自然得从现在开始筹划,培养自己的人手。

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,只怕猪一样的队友。

有了高侃,再加上十八个忠心铁骑,他就可以放心的带领他们大干一场。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

同类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