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看书
第二日,杨妃从长孙皇后这里得到确切的消息。

她很开心,对长孙皇后十分感激,杨妃知道李世民的许多决定都会询问长孙皇后。

李恪下朝后,单独被李世民留了下来,他想应该是自己的婚事被定了下来。

李世民负手走在前面,龙袍上的金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李恪亦步亦趋地跟着,心中却翻江倒海。

穿过两仪殿,一片开阔的花园映入眼帘,奇花异草争奇斗艳,假山流水错落有致。李世民在一个石桌旁坐下,示意李恪也坐下。

“恪儿。”李世民语气温和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你和武家二小姐的婚事,朕应允了。”

李恪心中一喜,跪下谢恩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谢父皇成全。”

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。”李世民目光深邃,仿佛能看透李恪的内心。

“为父给你一个机会,去了益州,多为百姓做事。”

李恪心中一凛,他知道,重点来了。

“将来能走到哪一步,就看你的造化了。”李世民语气意味深长。

李恪明白,这是在敲打他,让他不要仗着身份胡作非为。

“谢父皇教诲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期望。”李恪恭敬地回答。

李世民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随即又叹了口气:“长孙家,还有其他的五姓七望,以及陇西士族,和朕一同打下了李唐的江山。”

“朕不可能当一个诛杀忠臣的昏君,很多事情,朕不方便去做啊……”

这些世家大族,盘根错节,势力庞大。

哪怕身为千古一帝,也处处受制于人。

唐初经历了战火,一切百废待兴,李世民制定的政策是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
同时又需要各大世家的支持,这样朝堂才能稳定,让他有余力对付周边诸国。

东突厥、高句丽、吐谷浑、西突厥、薛延陀等都是难以对付的强国,可以说唐初时,诸强环绕,四面受敌。

李世民同意自己去益州,也是希望他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,一条摆脱世家控制的路!

李世民从袖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,递给李恪:“这块令牌你拿着,益州的将领见到这个,会听你的调遣。”

李恪双手接过令牌,入手沉甸甸的,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块令牌,更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。

唐朝的大都督总领军政事务,一般由亲王担任。

“切记,没有紧急军情,不可随意调动军队,否则闹出什么事,就不好看了。”李世民语气严厉,这是在告诫他,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。
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!”李恪跪下,郑重地将令牌贴在额头上。

他知道,自己是大唐的王爷,更肩负着改变大唐命运的使命!

“儿臣不管在哪里,都会爱护大唐的百姓,为大唐出一份力!”李恪的声音铿锵有力,在花园中回荡。

李世民欣慰地看着李恪,眼中充满了期待。

》》》继续看书《《《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